太白流域风光>都市青春>从球童开始 > 0104【职业化的波折(三)】
    从国家战略来说,网管中心这一决策是非常英明伟大的。

    体制内人才济济,由此可见一斑。

    首先是网管中心真的寻找到了一个精准的突破口。

    其次是既立足了国家荣誉,又为网球项目自身的各个管理层级获得可能的“政绩”创造了极大可能。

    第三,华夏一些天才小花终于有了可以挥洒汗水,可以独自上场,可以肆意绽放的职业网球世界舞台。

    第四,无论目前这种职业化多么畸形,但毕竟在举国体制和职业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可以兼顾并互为促进的一个突破口。

    而正式这个突破口,把华夏网球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这个高度,也即将为这个特色职业化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虽然此前的小花们太缺少职业比赛,无论是技战术水准还是训练团队的管理等等都与国际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向国外优秀选手和管理机制学习,但举国体制在这种现状下却体现出了她巨大的优越性,体现出了世界职业选手想都不敢想的强大支持。

    只用了两年时间,只经过了短短两年的尝试,华夏网球终于在2004年取得了多个历史性突破。

    李婷、孙甜甜在这一年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

    孙胜男和中国台北选手詹咏然配合夺得澳网青少年组女双冠军。

    郑洁打进法网女单16强。

    李娜在广州公开赛夺得华夏首个wta单打冠军。

    到了2006年,华夏职业网球迎来了它的又一个高峰。

    郑洁和晏紫的女双组合,先后在澳网和温网的两项大满贯中夺得女双冠军……

    从2002年战略目标的明确和战略战术的制定,到2004年和2006年取得的辉煌战绩,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华夏网球试水特色职业化的努力已经收到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这个成效在国家利益层面,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最大化。

    然而,事情总是有他的两面性的。

    优秀运动员在国家体制的鼎力支持下,在世界职业赛场取得一定成绩后,自身的技战术水准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眼界视野也更加开阔。

    而此时国内固有的训练管理模式,与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和需求却凸显出了它的缺陷甚至是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