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流域风光>科幻灵异>大明兴 > 第八十七章 决战
    大金国的行事做派不像大明,黄台吉的兵临城下之策一旦通过,全军马上雷厉风行的动了起来,秣兵厉马准备杀向北京城。

    被崇祯帝训斥了无数次无能的骆养性终于有能了一次,他派出去寻找周世雄的锦衣卫密探,不小心发现了通州建奴的异常举动,连忙把消息送回京城。骆养性本着小心无大错的工作准则,把情报送到崇祯帝的案头。[]

    崇祯帝才高兴了两天就看到这份东西,心里别提多郁闷了。对,他只是觉得郁闷,而不是像刚知道建奴入关那会神不守舍胆战心惊,看来人都是历练出来的,习惯了兵荒马乱的生活,对大军压境什么的已经见怪不怪了。

    “骆养性,这份东西你有什么看法?”情报是锦衣卫送来的,崇祯帝循例问一下情报局长。骆养性早就琢磨好答案,不慌不忙的说道,“回禀万岁,建奴前两日刚刚撤回通州,现在又全军整备,看来是想要报复在顺义城吃的亏啊。”骆养性要把建奴攻打京城的引子牵连到骑军营身上,其实是为了崇祯帝好。如果没有这个由头,刚刚跟建奴大战一场的骑军营,不可能还没休整几天就出城作战,毕竟城外还有近十万兵马,毫无因由的把骑军营强派出去,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崇祯帝没有骆养性想的那么复杂,觉得骆养性这个答案牛头不对马嘴,马上训斥道,“骆养性,朕问的不是这个,朕想知道建奴到底要干什么!”

    攻打京城建奴试过了,根本没有攻破京城的可能。当初周世雄就向崇祯帝说过,建奴打京城只是做样子,城外不派兵保护建奴也攻不进京城。事实证明周世雄是对的。问题来了,既然建奴自己也知道无法攻破京城,他们再次过来想要干什么?

    “请皇上恕罪,臣不知道。”骆养性再次祭出不知道神术,低眉顺眼的等着挨骂。

    崇祯帝好像早就知道骆养性会来这一招,连骂他的兴趣都没了,命涂文辅召集孙承宗等人在武英殿议事。商量了一天也没得出结论,第二天一早,建奴前锋开到朝阳门外,看都不看守在朝阳门的甘肃巡抚梅之焕和宣府总兵侯世禄联军,自顾自的在城下十多里地之遥开始修建营寨。

    崇祯帝和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在朝阳门城楼上观察敌阵,孙承宗一看就明白了,建奴这是要打一场持久战,而且阵地就选在了朝阳门。“万岁,梅大人和侯总兵手下军卒都是散兵义勇,恐怕无法抵挡建奴的强攻,臣以为当调派一支强军进驻朝阳门,用以抗击建奴。”

    “孙爱卿,你是总理京城内外兵马的督师,该怎么调兵遣将你拿主意。”崇祯帝还真有气魄,明确表示不插手孙承宗的工作,看了一会建奴修寨子就回了紫禁城。

    孙承宗看了看站在人堆里的满桂,他很想让骑军营来守朝阳门,但是他实在说不出口。满桂现在是武经略,名义上是他的副手,孙承宗要安排他的工作合情合理。只是骑军营刚刚入城三天,不说骑军营大胜回师应得的休整时间,连损失的兵员和坏掉的武器都还没补给,凭什么开口让人家出城?

    “马世龙!”孙承宗打定主意尽快让骑军营完成休整,让这支强军能够打击一下建奴的锐气。现在就只能动用自己的班底,让心腹手下干这个脏活了。

    “标下在。”马世龙今年三十五岁,宁夏回族,武举人出身。说起来这也是个传奇人物,天启二年前任宣府游击,到天启五年柳河之役被罢免,三年内历官永平副总兵、都督佥事、三屯营总兵、山海关总兵等职。只用了三年时间,从一个不入流的武将,上升到统领关内外兵马的第一关总兵官,晋升速递之快无人能及。

    柳河之役马世龙判断错误当负全责,罢免也是很公正的处罚。问题是他丢官合情合理,举荐他的孙承宗也被连累,从督师一把撸清光,回家读书。另一个更倒霉的是山海关巡抚喻安性,也因为柳河之役被罢免。可跟他一起巡视广宁的袁崇焕却趁机上位,两人做同样的事却一个倒霉一个发达,实在奇妙。

    “你领督标营进驻朝阳门,让梅大人和侯总兵去德胜门。”孙承宗既然拿定主意,当然不会舍不得,一派就是手下最强的部队。这是他从近二十万京营中挑选出来的锐卒,战力肯定不比宁远军差。

    孙承宗的督标营只有一万人,面对建奴大军还是有些单薄,仔细思索一番,孙承宗再次传令,“王承胤,你率领宁远军入驻朝阳门,协助督标营抗敌。”

    王承胤实在不想出这个风头,可宁远军能说得上是官的都跑了,就剩下他这个待罪的被关在牢里没得到消息,以区区参将身份独领一万大军,大明境内还没有人这么牛过。

    “标下领命。”王承胤无奈的接令,他已经在想,一会回去调动部队的时候,会不会让那些关外蛮子给捅了呢?!

    “方提督,广渠门就交给御马监了,不知有没有问题?”方正化作为禁军主要将领,当然也在场,没想到孙承宗会点他的将,笑了笑说道,“孙大人,不是下官推诿,您也知道下官当这个提督才三天,能不能调兵遣将还一头雾水呢,请孙大人容下官入宫请旨,有了旨意自然无有不从的。”方正化真不是推脱,他才当上御马监正印提督,手上的兵马在哪里还没弄清楚,现在让他调兵出城,这不是玩吗!

    孙承宗也明白方正化的意思,写了一份军令交给方正化,“方提督,你拿这份军令给万岁,相信万岁会同意的。”